close

#SocialInnovationReadingMarathon
Date: 2018/07/21
Distance: 5/21(one km per day)
這是一個每日閱讀三篇創新創業、社會議題等媒體資訊的全馬馬拉松

1、以培養學生創新為主要目的導向的新北創客教育,是否可以提高青年就業力?
https://theinitium.com/roundt…/20180720-roundtable-tw-Maker/
-近年來愈發興盛的創客文化,是資源再利用和創造力的實踐,還是只是形式大於實質的風潮?
-創客,又名自造者,是Maker和Hacker兩詞的綜合釋義
-創客文化是反消費主義的DIY文化夾雜了技術元素延伸而來,因而其更倡導對現有資源的再利用和創造開發
-創客文化包括四個階段,零到創客(Zero to maker)、創客與創客(Maker to maker)、創客到市場(Maker to market)及創客推動(Maker advocate)
-新北市政府推出創客政策至今,不斷以沙龍講座、Maker馬拉松、創客工作坊、中小學創客課程、「科技藝術專區」、創客夏令營、工具圖書館、創客月等方式,試圖讓學生更輕鬆了解創客,並以此帶動實踐和創意的氛圍

2、台灣女孩吳采頤打造劃時代音效技術:Ambidio讓你聽聲辨位
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…/40071/BN-2016-06-29-164154-196
-Ambidio是利用聲波傳遞到耳朵的時間差等「線索」,讓大腦感覺出聲音的遠近。經過Ambidio處理過後的聲音,不只突破器材的限制,更能補強現有音響的缺漏,讓人只用筆電就能享受環繞音效
-僅僅透過筆電的雙聲道喇叭播放,就能感覺到聲音隨著人物走動從左到右、忽遠忽近

3、拯救太大的番茄、太小的櫻桃:走訪德國第一家觀念餐廳
https://theinitium.com/…/20160512-culture-restaurantinberl…/
-募集賣相不佳或號稱即將到期的食材,變出五星級飯店水準的平價美食
-餐廳不以營利為目的,吃只是社會改造運動的手段,希望透過食客切身的正面體驗,激發更多人有意識的消費習慣,繼而施壓食品業者,改掉助長浪費的惡習,如大份量包裝、錯誤誘導的有效日期標記、「以貌取人」的篩選標準等
-菜單是開店前10分鐘才選定
-受到哥本哈根餐廳 Rub & Stub 的啟發
-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的統計,去年在德國被丟棄的食物高達一千八百萬噸
-每一秒鐘,313公斤食物被丟進垃圾桶;三分之一的超市、農場、或住家食物被銷毀或丟棄;將這些食物一一裝櫃的話,貨櫃車可以一路從柏林排到北京
-餐廳裏唯二支薪的是店長和廚師,其他的人都義務奉獻,端盤子、切菜、洗碗、擦桌子
-為了貫徹不浪費的理念,店裏餐點的份量都不大,但吃不飽的,可以免費續盤;為了減少碳足跡,他們堅持只用當季、當地的農產品
-法國已在去年五月通過法令,禁止大型超市銷毀食物。
-德國民間急起直追,柏林「拯救食物」運動如火如荼,義工們平均每天一千次進出超市倉庫,截走食物濟貧
-柏林各區出現十多個公共冰箱分享食物,互通有無;拒用包裝的另類超市 Original Unverpackt 去年也在柏林開張

 

PS希望明天彼得杜拉克的書會寄到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uihao 的頭像
    Kuihao

    溫暖午後的金針田__孕育有趣的創新

    Kui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